以特色促发展 信托公司聚焦深度转型提升专业能力

作者:百科 来源:热点 浏览: 【 】 发布时间:2025-07-05 19:49:14 评论数:

中国信托登记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信登”)发布的特色托7月信托数据令业内人士略感欣慰。

2022年7月,展信全行业新增完成初始登记信托产品4407笔,司聚升专环比增长23.51%;初始募集规模5423.18亿元,焦深环比增长29.24%。度转

业内人士预计,型提展望下半年,特色托随着一系列稳增长政策的展信落地以及经济修复步伐加快,预计信托公司业绩会有所改善。司聚升专未来,焦深信托公司应结合自身资源禀赋优势,度转围绕最新业务分类方向,型提积极探索业务转型,特色托争取实现业务模式与经营业绩高质量发展。展信

行业仍面临较大压力

从整体情况看,司聚升专2022年以来,信托行业仍面临较大压力。根据中国信托业协会的数据,截至2022年第一季度,信托公司经营收入同比下降近三成,信托资产规模余额为20.16万亿元,同比减少0.22万亿元,降幅为1.06%。

百瑞信托研究分析称,信托行业在2021年底有所企稳后,2022年再次呈现回缩态势。从其他资管子行业看,银行理财和私募基金规模在经过近几年的高速增长后,2022年上半年出现小幅回落;券商资管规模在过去3年内大幅下降,降幅达50%,且仍处于下行态势中。

根据中国信托业协会、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等公布的数据,各资管子行业最新存续规模为:截至2022年第一季度,信托规模20.16万亿元,银行理财规模28.37万亿元;截至2022年第二季度,公募基金管理规模26.66万亿元,私募基金管理规模19.97万亿元;截至2022年5月,券商资管管理规模7.93万亿元;截至2021年末,保险资管累计注册规模23.2万亿元。

“随着复工复产的有序推进,信托业针对不同阶段企业的金融诉求提供灵活金融方案,为复工复产注入金融动力。”中国信登分析认为,今年7月,工商企业领域新增规模增长最为显著。信托财产运用领域主要划分为工商企业、基础产业、证券市场、房地产等方面。7月份,除证券市场新增规模出现小幅回落外,其余领域均实现增长,其中,工商企业领域新增规模2143.46亿元,环比增长61.70%。

创新探索特色业务

业内人士认为,基于监管部门政策导向以及行业多年实践,信托行业转型方向已基本明确。对于选择什么样的路径或者以哪种业务类型作为“主打”,有的公司已较为明确,有的则仍在探索中。

在“双碳”目标的驱动下,一些信托公司紧跟国家绿色发展战略步伐,积极布局绿色信托业务。中国信登数据显示,今年7月份,多只绿色信托产品完成初始登记,主要通过股权投资、资产支持票据等方式为绿色低碳产业提供金融支持,涉及长安信托、昆仑信托、五矿信托等公司。作为较早开展绿色信托业务的公司之一,兴业信托初步确定以标准化、绿色股权投资信托、ESG体系建设等作为主要发展方向,着力推动绿色信托产品创新,同步推进蓝色债券投资、CCER(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投资、ESG主题信托、绿色指数TOF等多项创新型绿色业务。据了解,兴业信托与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开展合作,成立了我国首个以生物多样性保护为主题的绿色慈善信托——“兴慈善1号绿色慈善信托”,通过“绿色+公益+慈善信托”有机结合,打造“兴慈善”绿色慈善信托系列产品体系。

在支持产业经济方面,建信信托创新不断。近期,建信信托受托设立“寿光乡村振兴绿色产业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以下简称“信托计划”),创新性地将信托公司在不动产投资领域“收购+持有+运营”的商业逻辑移植到设施农业领域,有效盘活存量蔬菜大棚资产近千亩。该项目以信托计划作为唯一股东,设立区域产业投资平台——寿光信建裕农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项目公司”),并以此为载体收购区域产业企业持有的蔬菜大棚资产,有效盘活企业存量资产,为农业企业后续发展提供资金支持。项目公司通过持有、升级受让运营的蔬菜大棚,科学提升生产效率,提高质量,为投资人带来稳定的投资回报,实现各方共赢。

坚定推进转型发展

关于下半年的展业重点,一些信托公司在年中工作会议上有所披露。比如,国元信托党委书记、董事长许植提出,围绕业务拓展,持续向内挖潜、向外展业、多点发力。中融信托董事长刘洋表示,中融信托在存量物业升级改造、资产证券化、普惠金融、家族信托、公益慈善信托等创新业务上都积累了相当的经验,并打下了坚实基础;未来,公司上下需要继续坚定转型发展的信念,重点探索股权投资、资本市场、标准化、特殊机遇投资、服务信托等业务机会。兴业信托在2022年半年工作会议上提出,要立足“受托人”定位,发挥信托在风险隔离、财富传承等方面的制度优势,在服务信托、资产管理精品投行、资产受托服务、固有业务等方向重点发力。

还有信托公司提出将沿着净值类、非标投资类、慈善信托、家族信托、服务信托的转型方向,不断探索,不断创新,提升专业能力。(金融时报)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