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刘世锦:加快推动中国绿色技术创新,将气候变化压力转为创新增长动力!

刘世锦:加快推动中国绿色技术创新,将气候变化压力转为创新增长动力

时间:2025-07-06 10:06:40 来源:庸医杀人网 作者:娱乐 阅读:522次

5月14日,刘世2022清华五道口首席经济学家论坛举行,锦加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快推政协委员,动中动力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第四届理事会副理事长,国绿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经济管理学院教授、色技术创院长刘世锦出席并演讲。气候

刘世锦首先指出一个误区,变化当前在讨论经济政策问题时,压力很多时候看短期的转为增长多,看长期的创新少,特别是刘世不太注意把短期问题放在长期背景下看。刘世锦认为,锦加很多货币、快推财政政策不一定能承担刺激任务,动中动力短期的货币、财政政策用以保持经济短期的平衡,而长期的增长动能得靠别的东西。

刘世锦呼吁大家更多关注长期问题,关注真正推动经济长期增长的结构性潜能。从这个角度就全球的问题,刘世锦谈论了应对气候变化时,怎么将其转化成创新和增长的动力。

怎么应对气候变化?刘世锦认为,从中国的经验来讲是三种反应方式。

第一种,防御型反应。主要是传统的能源或者高碳的行业感到有压力,这些行业在考虑将来要转型重组甚至要退出,但在短期比如看到油价、钢材价格在上升的时候,它们感觉自己还是很有分量的,到底要不要退?这是一个问题。

第二种,适应型反应。“典型的是节能减排,节能永远是对的,因为节能以后能减少对能源的使用。”刘世锦说。

第三种,进取型反应。积极推动创新,发展绿色,特别是推动绿色的创新,用低碳、零碳的新能源新技术取代传统的高碳能源、高碳产业、生产方式。

刘世锦指出,在三种反应里面最重要的是采取进取型反应,不仅在中国,在全球范围内,都应把重心或者主要的注意力放在这个方面。

第二,刘世锦坦言应对气候变化最初面临很大的压力,想回避发现回避不了,逼着必须搞创新,最终将气候变化压力转为创新增长动力。绿色创新除了能实现减碳外,还从经济学的角度创造了更多消费者剩余。

刘世锦指出,新能源汽车上升势头很快,一季度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汽车销售总量的比例接近20%,这个速度远超预期。

从消费者的反应看,大部分消费者买新能源新车关注的是性价比、性能,首先感觉到用电比买油的运营成本低,而且车机好用,舒适程度高。他指出一个现象,两年前买新能源车可能时为了摇到号买油车过渡,而消费者自从开了新能源车就不再改变了,“你让我开油车我都不开,我就开新能源车,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他说。

第三,刘世锦指出,绿色创新能够大大降低人类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成本。绿色产品在初期比较贵有溢价,随着创新竞争的加剧,价格在下降,有些产品的绿色溢价已经变成负的了。刘世锦以光伏发电为例,过去十年光伏发电的成本下降了80-90%,现在已经等于或低于燃煤发电的成本,而且业内人士分析有进一步下降的潜力。

第四,气候变化带来的新的技术,与数字技术或者数字经济密切结合。刘世锦认为,全球经济实际上进入了数字化转型阶段,传统的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是并行的,孪生的数字界面已经出现,这个会带来真正革命性变化,气候变化带动的技术创新主要在能源和传统的产业领域,本来数字化进程可能是缓慢的,但是现在提前了,而且会起引领作用。

所以刘世锦认为应对气候变化的重心还是要转到促进绿色技术创新上来,而且这不是主动的,是被动是逼出来的,而且逼出来后“花朵”“果实”超越预想。

不仅可以实现应对气候变化的目标,同时也可以为全球范围引入一场重大的技术变革,为全球经济增长提供动能。

刘世锦还指出,发展数字经济带动的绿色化,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可能会走出一条和以前不一样的、甚至零排放实现增长的绿色发展道路。

关于新能源汽车,刘世锦特别提到特斯拉,他指出特斯拉在上海工厂做得很不错。对于近期马斯克对中国工人给予高度评价一事,刘世锦肯定表示,中国工人各个方面素质都很好,其他国家可能还比不上,这是中国很重要的优势。

国内对特斯拉工厂设在上海有不同的意见,有声音认为特斯拉上海工厂占了国内的市场,使得有些企业没有竞争力。对此,刘世锦表示国内新能源汽车有些不比特斯拉差,进来一个强的竞争对手,国内只要放开、允许竞争,中国的企业一点都不差,我们要有信心。

“绿色新能源技术要开放,开放以后国际贸易、投资、技术转让会更加活跃,同时发达国家在绿色创新领域比发展中国家有更多的资金和技术的支持,对全球的发展也会产生更积极的影响。”

(责任编辑:娱乐)

相关内容
  • 央行、银保监会:积极配合做好受困房地产企业风险处置
  • 9月23日复盘: 下周大盘会跌破3000点吗 主力资金重点出击6股
  • 快讯:恒生指数跌超1% 恒生科技指数跌超2%
  • 辣条火辣不驱寒,“辣条第一股”卫龙上市一波三折
  • 打压通胀路漫漫!连降三个月后,美国7月职位空缺意外大增
  • 李子民任中国华融党委副书记
  • 两家外资独资险企接连迎来“女掌门”!阿努莎、朱沙苗分任中德安联人寿和安盛天平董事长
  • 银保监会:部分大中型企业债务风险平稳化解 截至8月末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落地金额约2万亿元
推荐内容
  • “中国造,质量好!” 俄罗斯消费者把目光转向东方
  • 东风汽车竺延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应合理分工,不要这山望着那山高
  • 丰田中国召回共14799台进口雷克萨斯NX 260等汽车
  • 工信部:共创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445家
  • 将被默沙东溢价收购 抗癌药物开发商Imago股价暴涨逾100%
  • 把握汽车智能化投资前景 富国汽车智选将于9月26日结束募集